會走路的魚
演化進行式:會走路的魚
有時,魚離開水感覺並不像離開水的魚,至少對太平洋黏魚(Pacific leaping blenny)來說的話。科學家第一次仔細研究這種會跳到密克羅尼西亞岩岸上的陸棲魚。
研究負責人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演化生態學家Terry Ord表示,新的研究顯示,這隻“會走路”的魚在陸地上敏捷得令人驚訝,牠們可以在陸地上從事複雜的社會行為與求偶行為。
Ord與他的同事也發現了這隻“蹩腳”的魚只有在中潮(midtide)中的短短幾小時,會搜尋食物、求愛、交配。因為此時水位夠高可以保溼牠的皮膚,但水流又不至於強到把牠攜帶出海。
這隻透過鰓與皮膚呼吸的黏魚,如果完全變乾的話就會窒息死了。所以,Ord在日前《動物行為學期刊》(Ethology)發表的研究指出“即使這種魚很擅長生活在陸地上,但牠還是非常受限於演化上的特性。”
“也就是說,每一天結束的時候,牠們終究還是隻魚,牠們還是比較適合在水中生活,而不是在陸地上。”
係金ㄟ!會走路的魚
初次見到罕見的琵琶魚Chaunacops coloratus,感覺是否彷彿在夢境中?這世界上居然有長得像「紅氣球」的魚!
2010年,美國科學家借助遠程遙控潛水器,在加利福尼亞州深海拍到罕見的琵琶魚,截至目前為止,科學家們一共只觀察到7條這類魚。
2002年,研究人員在蒙特利西南方80英里處一座海底死火山附近發現一隻Chaunacops coloratus;2010年前往塔尼海山的一次勘測中,更發現6隻這種奇特的魚,數量足以讓科學家們對此一物種展開考察研究。
Chaunacops coloratus生活在海面下3,353公尺處,有趣的是它居然會變換身體顏色,還能在海底「行走」!
科學家發現體型較大的呈現紅色,較小的則趨向於藍色,因而認定這種魚具有過渡體色,會從幼年階段的藍色過渡到成年體的紅色。然而,這種魚如何在海底行走?它靈活使用胸鰭和腹鰭互相配合,科學家推測他們選擇這種方式是因為短距離移動時行走比游動更有效率,而且影響周圍水域的程度最小,可提高成功獵捕的機率。
倫德斯藤指出,這種琵琶魚是潛藏的掠食者,頭部懸掛著一個發光肉質器官,稱為esca,它能夠引誘獵物上鉤,一旦獵物接近,他們就會張開大嘴靜靜等待,然後突襲將獵物吞入口中。